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的混料造粒工艺流程
发布时间:2024-12-24
关键词:混料,造粒,粉末注射成型工艺
一、混炼工艺:
首先将密炼机预热到180℃-185℃(视配方而定),需要20-30分钟(根据设备型号不同,升温时间有差异);
当温度达到180℃时,加入不锈钢粉(建议使用耐磨型密炼室腔体);
加入的不锈钢粉会吸热,设备显示温度会下降15℃-20℃左右;
在温度回升过程中,以低速10r/min转动,避免粉末飘出;当温度达到185℃后,加入粘结剂配方(ABC......);
当粘结剂(ABC......)成熔化状态时,以全速40r/min混炼约40-60分钟,不锈钢粉与粘结剂均匀掺混在一起,在密炼室腔体内充分搅拌、剪切、分散均匀,将其流变性调整到适于注射成形状态。混炼成团状之后进行下一造粒工序;(混合料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其流动性,因而影响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乃至最终材料的密度及其它性能。)
清理密炼机,继续下一锅的混炼。
二、造粒工艺:
将混炼好的团状热料直接投入造粒机料斗内(无需粉碎机破碎,直接造粒);
造粒机下料口呈双腕下料方式,可以将团状料强制喂入下料口下方的单螺杆内进行挤出造粒;
三、造粒过程
一般入料口温度设定为170℃,螺杆温度为165℃,模头温度为160℃(以昶丰造粒机为例)。
物料通过螺杆强制挤出至模头切粒,在挤出过程中物料逐步恒温降温。
切粒系统采用自补偿弹性刀片,韧性好,硬度高,耐磨使用寿命长,所切出的粒子为2.5-4毫米圆柱形颗粒。
粒子通过冷却输送到振动筛进行筛选。
最终得到的粒子为表面光洁,粒子大小均匀、致密度更高的金属颗粒。造出的颗粒会去除微气孔,无需破碎避免二次污染,减少配方配比流失,同时造粒完毕后造粒机的螺杆可以拔出来清理。
上一篇: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生产工艺流程介绍
下一篇: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的混料造粒工艺全面解析